TIP
本文主要是介绍 MySQL-锁 。
mysql的锁--行锁,表锁,乐观锁,悲观锁
# 一 引言--为什么mysql提供了锁
最近看到了mysql有行锁和表锁两个概念,越想越疑惑。为什么mysql要提供锁机制,而且这种机制不是一个摆设,还有很多人在用。在现代数据库里几乎有事务机制,acid的机制应该能解决并发调度的问题了,为什么还要主动加锁呢?
后来看到一篇文章 (opens new window),“防止更新丢失,并不能单靠数据库事务控制器来解决,需要应用程序对要更新的数据加必要的锁来解决”。瞬间,世界观都崩塌了。非常不敢相信,于是自己写了代码检验一下。
数据库表是这样的。用count字段来做100次累加。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先确认了数据库是InnoDB的,这样才有事务机制;也确认了隔离性级别
定义一个任务,读count值--程序count++--写数据库
public class LostUpdate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public LostUpdate(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this.countDown = countDow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nnection conn=null;
try {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root", "123");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
try {
conn.setAutoCommit(false);
//不加锁的情况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LostUpdate where id =1");
//加锁的情况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LostUpdate where id =1 for update");
ResultSet rs=ps.executeQuery();
int count = 0;
while(rs.next()){
count= rs.getInt("count");
}
cou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update LostUpdate set count=? where id =1");
ps.setInt(1, count);
ps.executeUpdate();
conn.commit();
} catch (Exception e) {
try {
conn.rollback();
} catch (SQLException e1) {
e1.printStackTrace();
}
e.printStackTrace();
}
//表示一次任务完成
countDown.countDown();
}
}
主线程下创建子线程,模拟多线程环境
public class TestLoc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创建线程池,里面有10个线程,共执行100次+1操作
final int THREAD_COUNT=10;
final int RUN_TIME=100;
ExecutorService threadPool=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THREAD_COUNT);
//用CountDownLatch保证主线程等待所有任务完成
CountDownLatch count=new CountDownLatch(RUN_TIME);
for(int i=0;i<RUN_TIME;i++)
threadPool.execute(new LostUpdate(count));
threadPool.shutdown();
count.await();
//提示所有任务执行完
System.out.println("finish");
}
}
运行结果是:
大概解释一下程序,就是创建了一个线程池,里面10个线程,执行100次任务。每个任务就是 读count值--程序count++--写数据库,经典的银行存款(丢失修改)问题。事实胜于雄辩,结论就是上面的橙色字,解决丢失修改不能靠事务,要加必要的锁,所以数据库提供的锁不是个摆设。
# 二 数据库事务机制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为了拯救我崩溃的世界观,我又去回顾了数据库事务的知识。借鉴 这篇 (opens new window)
# 数据库的acid属性
- 原性性(Actomicity):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单元,其对数据的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
- 一致性(Consistent):在事务开始和完成时,数据都必须保持一致状态。这意味着所有相关的数据规则都必须应用于事务的修改,以操持完整性;事务结束时,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如B树索引或双向链表)也都必须是正确的。
- 隔离性(Isolation):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的隔离机制,保证事务在不受外部并发操作影响的“独立”环境执行。这意味着事务处理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对外部是不可见的,反之亦然。
- 持久性(Durable):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数据的修改是永久性的,即使出现系统故障也能够保持。
说好的一致性呢,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 事务并发调度的问题
- 脏读(dirty read):A事务读取B事务尚未提交的更改数据,并在这个数据基础上操作。如果B事务回滚,那么A事务读到的数据根本不是合法的,称为脏读。在oracle中,由于有version控制,不会出现脏读。
- 不可重复读(unrepeatable read):A事务读取了B事务已经提交的更改(或删除)数据。比如A事务第一次读取数据,然后B事务更改该数据并提交,A事务再次读取数据,两次读取的数据不一样。
- 幻读(phantom read):A事务读取了B事务已经提交的新增数据。注意和不可重复读的区别,这里是新增,不可重复读是更改(或删除)。这两种情况对策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可重复读,只需要采取行级锁防止该记录数据被更改或删除,然而对于幻读必须加表级锁,防止在这个表中新增一条数据。
- 第一类丢失更新:A事务撤销时,把已提交的B事务的数据覆盖掉。
- 第二类丢失更新:A事务提交时,把已提交的B事务的数据覆盖掉。
# 三级封锁协议
- 一级封锁协议:事务T中如果对数据R有写操作,必须在这个事务中对R的第一次读操作前对它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事务结束包括正常结束(COMMIT)和非正常结束(ROLLBACK)。
- 二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读完后方可释放S锁。
- 三级封锁协议 :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可见,三级锁操作一个比一个厉害(满足高级锁则一定满足低级锁)。但有个非常致命的地方,一级锁协议就要在第一次读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几乎就要在整个事务加写锁了,效率非常低。三级封锁协议只是一个理论上的东西,实际数据库常用另一套方法来解决事务并发问题。
# 隔离性级别
mysql用意向锁(另一种机制)来解决事务并发问题,为了区别封锁协议,弄了一个新概念隔离性级别:包括Read Uncommitted、Read Committed、Repeatable Read、Serializable,见这篇 (opens new window)。mysql 一般默认Repeatable Read。
终于发现自己为什么会误会事务能解决丢失修改了。至于为什么隔离性级别不解决丢失修改,我猜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吧。
总结一下,repeatable read能解决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不嗯呢该解决丢失修改。
# 三 mysql的行锁和表锁
说了那么久,终于入正题了,先来说说什么是行锁和表锁。
- 表级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开销小,加锁快;不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
- 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一行数据。开销大,加锁慢;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也最高;
- 页面锁:开销和加锁时间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并发度一般。没弄懂,有空再看。?
# 1、MyISAM的锁
稍微提一下MyISAM,只说和InnoDB不同的。
a. MyISAM只有表锁,锁又分为读锁和写锁。
b. 没有事务,不用考虑并发问题,世界和平~
c. 由于锁的粒度太大,所以当该表写并发量较高时,要等待的查询就会很多了。优化见 这里 (opens new window)。
# 2、InnoDB的行锁和表锁
没有特定的语法。mysql的行锁是通过索引体现的,参考 (opens new window)。
如果where条件中只用到索引项,则加的是行锁;否则加的是表锁。比如说主键索引,唯一索引和聚簇索引等。如果sql的where是全表扫描的,想加行锁也爱莫能助。
行锁和表锁对我们编程有什么影响,要在where中尽量只用索引项,否则就会触发表锁。另一个可能是,我们发疯了地想优化查询,但where子句中就是有非索引项,于是我们自己写连接?
行锁和表锁各适合怎么样的应用,待求证?。
# 3、读锁和写锁
InnoDB用意向锁?实现隔离性级别,原理未名,贴张图:
回想锁协议,对什么操作加什么锁是一个问题,加锁加到什么时候有是一个问题。锁协议里常常会看到“加锁直到事务结束”的烦心字样。而在InnoDB中,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执行时都会自动加解锁。select的锁一般执行完就释放了,修改操作的X锁会持有到事务结束,效率高很多。至于详细的加锁原理,见这里 (opens new window),搜“InnoDB存储引擎中不同SQL在不同隔离级别下锁比较”
mysql也给用户提供了加锁的机会,只要在sql后加LOCK IN SHARE MODE 或FOR UPDATE
共享锁(S):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LOCK IN SHARE MODE 排他锁(X):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FOR UPDATE
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加的锁没有释放锁的语句,所以锁会持有到事务结束。
mysql 还提供了LOCK TABLES,UNLOCK TABLES,用于加表锁,怎么用还不太清楚?
# 4、考察加锁的情况
加了读锁还是写锁,加了行锁还是表锁,说什么时候释放,可以从原理上分析。但刚开始时我不太懂原理,于是又写了个程序。
public class ForUpdate1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public ForUpdate1(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this.countDown = countDow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nnection conn=null;
try {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root", "123");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
try {
conn.setAutoCommit(false);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LostUpdate where id =1 for update");
ps.executeQuery();*/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update LostUpdate set count =1 where id =1");
ps.executeUpdate();
Thread.sleep(10000);
conn.commit();
System.out.println("test 1 finish");
countDown.countDown();
} catch (Exception e) {
try {
conn.rollback();
} catch (SQLException e1) {
e1.printStackTrace();
}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class ForUpdate2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public ForUpdate2(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this.countDown = countDow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nnection conn=null;
try {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root", "123");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
try {
Thread.sleep(2000);
conn.setAutoCommit(false);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LostUpdate where id =1 for update");
ps.executeQuery();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update LostUpdate set count =1 where id =1");
ps.executeUpdate();*/
conn.commit();
System.out.println("test 2 finish");
countDown.countDown();
} catch (Exception e) {
try {
conn.rollback();
} catch (SQLException e1) {
e1.printStackTrace();
}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class TestForUpdat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int THREAD_COUNT=10;
ExecutorService threadPool=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THREAD_COUNT);
CountDownLatch count=new CountDownLatch(2);
threadPool.execute(new ForUpdate1(count));
threadPool.execute(new ForUpdate2(count));
threadPool.shutdown();
count.await();
System.out.println("finish");
}
}
只有两个线程,ForUpdate1先执行sql语句之后等10s,ForUpdate2先等待2s再执行sql语句。所以如果ForUpdate1持有锁,而且ForUpdate2等待,输出就应该是test 1 finish->test 2 finish->finish;否则就是test 2 finish->test 1 finish->finish。
这个程序改一下能测试上面说的理论:
- repeatable read能解决脏读和不可重复读
- 比如行锁真的只锁住一行
- s,x,is和ix的关系
判断加锁情况,mysql应该有工具,但没找到?
可以通过检查InnoDB_row_lock状态变量来分析系统上的行锁的争夺情况: mysql> show status like 'innodb_row_lock%';
如果发现锁争用比较严重,如InnoDB_row_lock_waits和InnoDB_row_lock_time_avg的值比较高,还可以通过设置InnoDB Monitors来进一步观察发生锁冲突的表、数据行等,并分析锁争用的原因。不明觉厉?,看这篇 (opens new window)
总结一下这一章,mysql提供了行锁和表锁,我们写语句时应该尽量启动行锁,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说了一下读锁和写锁的原理。好了武器(原理)我们都懂了,那就看怎么优化了。
# 四 解决丢失修改--乐观锁和悲观锁
首先为什么要加锁,加锁就是为了解决丢失修改(也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如果一个事务中只有一句sql,数据库是可以保证它是并发安全的。丢失修改的特征就是在一个事务中先读P数据,再写P数据,注意是同一个数据(也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只是自己推理了一下,没有太强的理据。所谓丢失修改,一般是A事务有两个操作,后一个操作依赖于前一个操作,之后后一个操作覆盖了B事务的写操作,可以表示为这样。
pro1可能是Read(P),Write(P),Read(Q),Write(Q),其中P=2Q,数据库中的冗余导致的关联关系是很常见的。
- pro1=Read(P),就是我们结论中的情况;
- pro1=Write(P),pro1处会对P加IX锁?,IX锁会直至事务结束,不会丢失修改;
- pro1=Read(Q)或Write(Q),虽然语法上回发生这种情况,但既然数据时关联的,那在两个事务中都应该同时操作P,Q。这样就规范到第一种情况。
综上,如果一个事务先读后写同一份数据,就可能发生丢失修改,要做一些处理。可以用下面的乐观锁和悲观锁解决。
# 悲观锁和乐观锁的概念:
悲观锁(Pess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PCC):假定会发生并发冲突,屏蔽一切可能违反数据完整性的操作。至于怎么加锁,加锁的范围也没讲。
乐观锁(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OCC):假设不会发生并发冲突,只在提交操作时检查是否违反数据完整性。也没具体指定怎么检查。
就是这么概念,什么都不说清楚。毕竟乐观锁和悲观锁也不仅仅能用在数据库中,也能用在线程中。
悲观的缺陷是不论是页锁还是行锁,加锁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这样可能会长时间的限制其他用户的访问,也就是说悲观锁的并发访问性不好。
乐观锁不能解决脏读,加锁的时间要比悲观锁短(只是在执行sql时加了基本的锁保证隔离性级别),乐观锁可以用较大的锁粒度获得较好的并发访问性能。但是如果第二个用户恰好在第一个用户提交更改之前读取了该对象,那么当他完成了自己的更改进行提交时,数据库就会发现该对象已经变化了,这样,第二个用户不得不重新读取该对象并作出更改。
可见,乐观锁更适合解决冲突概率极小的情况;而悲观锁则适合解决并发竞争激烈的情况,尽量用行锁,缩小加锁粒度,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即便加行锁的时间比加表锁的要长。
# 悲观锁的例子
并没有人说悲观锁要怎么加锁,加锁的范围如何。这里仅仅提供一种解决丢失修改的悲观锁例子。
丢失修改我们用第一章讲到的累积100次的例子。综合前面讲到的结论,丢失修改的特征就是在一个事务中先读P数据,再写P数据。而且一级锁协议能解决丢失修改,所以如果事务A 中写P,我们只要在A中第一次读P前加X锁。做法在第一章程序中有:
//把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LostUpdate where id =1");
//换成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LostUpdate where id =1 for update");
# 乐观锁的例子
乐观锁也没有指定怎么检测并发冲突,下面是常见的两种做法(参考 (opens new window)):
- 使用数据版本(Version)。在P数据上(通常每一行)加version字段(int),A事务在读数据P 时同时读出版本号,在修改数据前检测最新版本号是否等于先前取出的版本号,如果是,则修改,同时把版本号+1;否则要么回滚,要么重新执行事务。另外,数据P的所有修改操作都要把版本号+1。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版本号是用来查看被读的变量有无变化,而不是针对被写的变量,作用是防止被依赖的变量有修改。
- 使用时间戳(TimeStamp)。做法类似于1中。
下面写两个例子,背景还是一开始的累积100次的丢失修改问题,都是用version解决的。
1 当发生冲突时回滚并抛异常
任务类
public class LostUpdateOccDiscard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public LostUpdateOccDiscard(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this.countDown = countDow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nnection conn=null;
try {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root", "123");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
try {
conn.setAutoCommit(false);
//读的时候一并读出version
PreparedStatement ps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LostUpdate where id =1");
ResultSet rs=ps.executeQuery();
int count = 0;
int version = 0;
while(rs.next()){
count= rs.getInt("count");
version= rs.getInt("version");
}
count++;
//更新操作,用cas原子操作来更新
ps =conn.prepareStatement("update LostUpdate set count=?, version=version+1 where id =1 and version=?");
ps.setInt(1, count);
ps.setInt(2, version);
int result = ps.executeUpdate();
//检查有无因冲突导致执行失败
//成功,则commit,完成任务
if(result>0) {
conn.commit();
}
//失败,回滚,抛异常提醒调用者出现冲突。
else{
conn.rollback();
throw new Exception("更新count出现冲突");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try {
conn.rollback();
} catch (SQLException e1) {
e1.printStackTrac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
//表示一次任务完成
countDown.countDown();
}
}
主线程,和前面差不多,创建10个线程,执行100个任务。
输出结果:在console里出了一堆异常,看数据库,大概累积了10-12次
不要怀疑,程序没有问题。
a. 对着上面说的version方法的原理,程序也比较好懂。
b. 更新时要用cas(compare and set)的原子操作,一步搞定。而不是先读一次version,比较完再执行依据update。想想也知道后者在多线程有问题。
至于为什么只累积了10-12次,原因是这个累加的并发量是10,就是有10个线程在争夺着修改权。九死一生啊,1个线程commit了,就意味着9个线程要rollback抛异常。
2 当发生冲突时重试,有时我们我们不希望程序里那么多异常
任务类
public class LostUpdateOcc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public LostUpdateOcc(CountDownLatch countDown){
this.countDown = countDown;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Connection conn=null;
try {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root", "123");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
try {
int try_times=100;
int count;
int version;
PreparedStatement ps;
ResultSet rs;
//把循环条件放在里面if里
while(try_times>0){
//开始事务
try_times--;
conn.setAutoCommit(false);
//读操作
ps=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LostUpdate where id =1");
rs=ps.executeQuery();
//判断事务执行的条件,首先是能执行,其次是需要执行
if(rs.next()){
count= rs.getInt("count");
version= rs.getInt("version");
count++;
//更新操作,用cas原子操作来更新
ps =conn.prepareStatement("update LostUpdate set count=?, version=version+1 where id =1 and version=?");
ps.setInt(1, count);
ps.setInt(2, version);
int result = ps.executeUpdate();
//每次执行完更新操作,检测一次冲突
//成功,则继续事务
//失败,回滚,睡100ms,避开竞争。结束这次循环,开启新事务。
if(result==0) {
conn.rollback();
Thread.sleep(100);
continue;
}
//事务一路顺风,没遇到冲突,事务提交,跳出while
conn.commit();
break;
}
//作为while条件不成立时的处理,比如该行数据被删除。
else{
conn.rollback();
break;
}
}
if(try_times<=0) throw new Exception("冲突重试的此时过多,事务失败");
System.out.println(try_times);
} catch (SQLException e) {
try {
conn.rollback();
} catch (SQLException e1) {
e1.printStackTrace();
}
e.printStackTrace();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getMessage());
}
//表示一次任务完成
countDown.countDown();
}
}
主线程,和前面差不多,创建10个线程,执行100个任务。
任务类里就有比较多要注意的
a. 为了不断的重试,用了一个while。因为while的终止条件一般要读了数据后才知道,所以while只放了try_times,把结束条件放在了里面的if。
b. 在while里的每一次循环就重新起一个事务。因为更新失败我们要回滚的。下一次要重起一个。
c. 这里的事务执行条件,能执行且需要执行。比如id=1的记录被删掉了,那就不能执行了;需要执行,比如程序为了把商品记录status由未上架改为已上架,但发现已经被改了,那就不需要执行。可想而知,在多线程条件每次都要判断的。
d. try_times这个东西还是设置一下。至于设多少,要看并发量。
e. 每次更新,都要检测一次冲突
f. 冲突了,要睡一阵子再重试,避开冲突。怎么设置这个值,我突然想起计网的拥塞控制,说笑的~
顺手做了个小实验,还是执行100次,冲突睡眠100ms,
总结一下:
乐观锁更适合并发竞争少的情况,最好隔那么3-5分钟才有一次冲突。当并发量为10时就能明显感觉乐观锁更慢;
上面只是一读一写。考虑如果一个事务中有3个写,如果每次写都是九死一生,事务提交比小蝌蚪找妈妈还难,这时就更要考虑是不是要用乐观锁了。
但是,当分布式数据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又另说了。基于悲观锁的分布式锁在集群大到一定程度后(从几百台扩展到几千台时),性能开销就打得无法接受。所以目前的趋势是大规模的分布式数据库更倾向于用乐观锁来达成external consistency。
# 参考文章
- https://www.cnblogs.com/liliuguang/p/1395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