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
本文主要是介绍 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区别 。
# 很少有人能搞清楚什么是城市大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社会
问了身边很多好友,很少有人能搞清楚什么是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数字政府、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我也不例外。
发布/AI智道
问了身边很多好友,很少有人能搞清楚什么是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数字政府、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我也不例外。
# 一、智慧地球
一切都源于IBM。
2008年11月,恰逢2007年-2012年环球金融危机伊始,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即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早在2006年,新加坡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欧盟也于2006年发起了欧洲Living 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 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个人和企业公布这些信息,使他们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认识,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责任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使人们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随心所欲的设计和制造他们想象中的产品,巴塞罗那等城市从Fab Lab到Fab City的实践则从另外一个视角解读了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的内涵。
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丹麦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Copenhagen)有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要实现该目标,主要依靠市政的气候行动计划——启动50项举措,以实现其2015年减碳20%的中期目标。在力争取得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时,许多城市的挑战在于维持环保与经济之间的平衡。采用可持续发展城市解决方案,哥本哈根正逐渐接近目标。哥本哈根的研究显示,其首都地区绿色产业5年内的营收增长了55%。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10年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
之后智慧城市在全世界掀起建设热潮,最少在中国收获者并不是IBM。智慧地球业务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企业参与,首创智慧地球概念的IBM自2009年在中国大举推广以来,目前为止仍未能创造一个值得惊叹的落地案例,甚至消失在公众的视野。有网络消息显示,IBM总部对IBM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2007-2015)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早期工作并不满意。尽管如此,仍有企业对此充满信心,微软亦曾在华发展智慧城市业务,积极参与多个省市的地方市场,并深度参与数字城市等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 二、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这一理念。
IBM认为,“智慧”的理念就是透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的状态,通过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管道等生产生活系统的各种物体中,使其形成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联,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而后透过超级电脑和云端运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即可实现。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展智慧城市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品质。国际研究和实践表明“智慧”的理念被解读为不仅仅是智能,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在于人体智慧的充分参与。推动智慧城市形成的两股力量,一是以物联网、云端运算、行动网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形成的开放城市创新生态。一个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另一个则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2.0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
在IBM的《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城市》白皮书中,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具体来说,“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四大特征。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哥哥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毫无疑问,这四大特征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百度百科定义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维基百科关于智慧城市的具体定义比较广泛: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构建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城市可持续创新生态。智慧城市通过在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在交通和信息通讯基础设置上的投资来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高生活质量,并且通过参与式的管理对上面的资源及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城市也越来越突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2012年12月,中国工程院组织起草并发布的**《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将智能城市列为中国面向2030年的30个重大工程科技专项之一。为应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2012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有90个城市,2013年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首批试点工作在全国共选择了20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9个。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 三、新型智慧城市
百度百科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定义: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城市治理和管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新型政策机制和创新发展模式的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建设实效,本质是改革创新。新型智慧城市本质上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固有秩序和利益进行博弈,一方面要求数据资源畅通流动、开放共享,另一方面要求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治理结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高效透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五大重要特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以人为本、活力永续、安全可信。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应重点把握好五点发展策略:政策集成、分级分类、多规合一、先进适用、多元协作。一言以蔽之,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打造中国特色、创造中国模式、提出中国方案,归根结底还要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
内涵与本质。单志广认为“中国的智慧城市核心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国外是以物为核心,中国以人为核心。中国的智慧城市一定要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来打造我们的需求,来完善这些能力建设,为便民、利民、惠民,最终实现有效的方案。”
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24个部门联合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2015年12月,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原有的各部门司局级层面的协调工作组升级为由部级领导同志担任工作组成员的协调工作机制,并更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共同担任组长单位。2016年0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四)智慧城市。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2016年10月9日,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在单志广看来,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11-2014.8)。从2008年底“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到2014年8月发布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期间,智慧城市的建设属于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推进,是相对分散、无序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2014.8-2015.12)。属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调整期。这期间成立了由25个部委组成的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从此各部委不再单打独斗,智慧城市的建设告别了无序发展的时期;
第三阶段(2015.12-十九大)。在这一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均就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作出了指示,中国智慧城市进入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国家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抉择;
第四阶段(十九大至今)。十九大提出了要建设智慧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智慧城市理念的深化和拓展,更加突出了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牵头单位。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原来发改委牵头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机制也进行了升级,名字也改了,叫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中央网信办加入,发改委和网信办共同作为牵头单位,他的办公室设在秘书司。切实加强和充分发挥“部际协调工作组”的跨部门工作机制,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规范引导,加快破除条条块块间的“信息墙”,逐步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推动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据单志广的理解,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应为“innovate”,即为创新型智慧城市,重在强调创新性,而不是简单的“新”与“旧”的区别。此外,新型智慧城市的新特征,还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三融五跨”上,即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这就是说,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要实现横向打通与融合。
# 四、数字政府
实际上,广东省数字政府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也取得显著的成效。
2017年11月,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为导向,按照国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实施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等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要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构建“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新体制。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破除“信息孤岛”,打造统一安全的政务云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和大数据平台、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架构,实现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打造“数字政府”,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广东省“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8年10月印发的**《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中给出数字政府的定义:“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数字政府”是对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的改革,包括对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的重塑,通过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全面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履职能力,实现由分散向整体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单向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由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转变、由采购工程向采购服务转变、由封闭向开放阳光转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阿里巴巴认为数字政府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围绕数据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利用数据共享和智能算法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为此阿里还出版了一本《数字政府2.0》的书。
广东省数字政府典型代表应用是“粤系列”移动应用品牌: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粤监管。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国务院办公厅依托全国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了全国“好差评”系统,并选择广东、上海、浙江、江西、贵州五省市作为首批试点,开展“好差评”系统对接。
202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在《学习时报》发表“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出“以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目标,加快推进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是推进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还存在‘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等情况。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是对政府职能的一次再造,也是对已建各类政务平台的一次再造,是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的重大创新。”文章还指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已经初步构建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投诉建议、统一好差评、统一搜索服务等‘七个统一’的服务体系,逐步发挥全国政务服务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作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实现全国‘一网通办’重要支撑。”
数字政府的核心在于“一网通办”,“一网通办”不是简单地把原有行政审批流程照搬到网上,需要围绕“进一网、能通办”,这就需要全面的体制机制改革、系统的整合,流程优化要在“减”上下功夫,以群众办事“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为着力点,最终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
# 五、城市大脑
2018年12月,杭州市地方标准**《DB3301/T 0273-2018 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管理规范》**给出的城市大脑定义: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城市数字化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的载体,汇集政府、企业和社会等数据,进行融合计算,感知城市生命体征,实现对城市全域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科学治理。
随着时间的发展,2019年6月,在**《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中定义的“城市大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支撑经济、社会、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开放式智能运营平台,是数字浙江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综合应用工具。”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作为城市大脑的最早倡导人阿里云认为:“城市大脑”是一个面向城市各领域的巨型网络决策和服务信息系统,通过对城市运行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结合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视频图像分析、自主控制与优化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城市管理者预测、监测、发现并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治安防控、交通拥堵、政府服务、环保节能等问题,创建安全、便捷、开放、高效、美丽的城市。“城市大脑”在继承了“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为强大的决策、控制和服务支撑。因此,“城市大脑”是新一代城市科技的代表,也将是未来城市治理水平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城市大脑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熟,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2016 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首次对外公布,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介绍城市大脑时表示:“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人工智能ET技术(EVOLUTIONARY TECHNOLOGY),可以对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缺陷,成为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2018年4月,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提到“城市大脑要搭建的是整个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枢,而非是建设城市的手或者脚,不要打着大脑的名义去卖硬件,去铺设更多的摄像头,去卖前端的安防设备这些东西。”2018年7月,王坚院士在TechCrunch 2018 国际创新峰会上提到:“很多人在听城市大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觉得是模仿人的大脑,这一点有失偏驳,‘Brain’这个词不是人类专属的词,因此,City Brain 就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和人类大脑没有任何关系。”他补充道:“机器模仿人叫做人工智能,但城市进化到今天,有了自己一套智能体系的时候,人工智能这个叫法就很片面,所以城市大脑的智能更应该称为‘机器的智能’,这不是一个城市模仿一个人的智能,就像昆虫的智能不需要模仿人的智能是一个道理。”从这一段论述可以看出,这里的城市大脑和人类大脑并不是一回事情。阿里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负责人华先胜给出的定义是“城市大脑其实是城市治理服务的数据化、智能化和全面实时的优化决策及干预,往更高一点层次讲,它是城市治理模式、城市服务模式和城市产业模式的新突破。”2019年9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卫强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里面提到:“什么是城市大脑?当今中国已有不少电子商务的平台,但鲜见城市生活、公共服务的平台。杭州建设城市大脑,就是要为城市生活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界面,让人们通过这种界面去触摸城市的脉搏,去感受城市的温度,去享受城市的服务。同时,也让城市管理者拥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最佳工具。构建城市大脑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互联、在线、智能和开放。”
2016年4月,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探索城市大脑的城市,截止目前国内大约有20+的城市试点或实施城市大脑建设。
# 六、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
最早提出数字中国的是2016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到“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2016年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到“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出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数字中国”体现数字治理理念、“数字中国”构建数字治理格局、“数字中国”引领数字治理潮流。
更早的时候数字中国的含义是旨在以遥感卫星图像为主要的技术分析手段,在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土循环系统等方面管理中国。相当于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认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描述方式。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创造性地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建设目标。
那么什么又是智慧社会呢?智慧社会就是将城市、社区以及其他治理单元结合起来,将整个社会作为对象进行整体性思考。智慧社会是一种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社会,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问题中推进智慧社会建设,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解决技术瓶颈问题、解决制度机制问题。在建设智慧社会这一“摩天大厦”的初始阶段,首先需要夯实三大基石:数据资源和数据应用能力、智能化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大数据治理体系。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智慧社会”概念,但由于缘起于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态变革的宽泛性与复杂性,当前学界对于“智慧社会”概念的理解并未形成共识,由此导致的模糊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社会建设的进度与绩效。
单志广认为**“智慧社会是对我国信息社会发展前景的前瞻性概括。智慧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它应该是信息网络泛在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普惠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产业发展数字化、政府决策科学化的社会。”他继续补充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让人耳目一新。智慧社会是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发展基础上的跃升,是对我国信息社会发展前景的前瞻性概括。建设智慧社会是要充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好社会。”**
# 七、六大建设理念的关系
很少有人能搞清楚什么是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数字政府、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主要原因还是搞不懂这错综复杂的关系。
绘制了一个关系图谱,试图厘清和理解他们之间的边界、关联和差异。
# 六大建设理念关系
六大建设理念的标准定义并未形成共识、边界不明确、本质和内涵不唯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
不过通过自己的理解编制了上图,试图梳理六大理念的关系,认为:
- 智慧社会,以人为本;新型智慧城市,以人民为中心;
- 智慧社会是数字中国的将来时,数字中国是智慧社会的现在时;
- 智慧社会是数字城市+智慧乡村;
- 数字中国是智慧城市的升级版,是数字城市的代名词;
- 数字中国建设包括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人文、数字生态;智慧社会建设从经济、社会、政府、人文、生态五个方面展开建设;
- 智慧城市是“数字政府+城市大脑”的组合,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本质是改革创新;
- 数字政府是对传统政务信息化的改革,如果把边界放大,可以理解为智慧城市,不过大多数实践表明,数字政府的内涵属前者居多;
- 数字政府强调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
- 城市大脑是城市智能中枢系统,核心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强调的是在线、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
- 城市大脑、数字政府是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一种新诠释
- 数字政府和城市大脑互相交叉、互相包含;
- 智慧城市以城市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升级版,强调创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 六大建设理念共同点包括: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
以上部分观点参考了单志广的相关观点。
欢迎留言、补充……
参考资料:
[1].浙数办发〔2019〕13号.《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2019.6.10
[2].DB3301/T 0273-2018 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管理规范.2018.12.30
[3].神码推福州市民服务平台 成首个智慧城市样板.腾讯科技.2012.12.06
[4].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移动政务实验室.2012.12.6
[5].《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城市》白皮书.IBM.2009.8
[6].单志广.深化认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求是网.2016.10.17
[7].单志广.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构建粤港澳智慧大湾区.国家信息中心.2017.11.02
[8].单志广.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与重点,不是“用信息化做武装”.泰伯网.2019.10.24
[9].单志广.新型智慧城市,是创新型智慧城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19.08.12
[10].《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10.26
[11].广东:研究部署“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南方日报.2017.11.10
[12].卢向东.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学习时报》.2020.01.03
[13].陈卫强.城市大脑的实践与思考.人民网.2019.9.8
[14].王晶.“数字中国”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学习时报.2019.11.22
[15].贾开,张会平,汤志伟.智慧社会的概念演进、内涵构建与制度框架创新[J].电子政务,2019(04)2-8.
[16].单志广.智慧社会的美好愿景.人民日报.2018.12.02
# 参考文章
- http://www.qianjia.com/zhike/html/2020-05/9_23582.html